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委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文章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下载中心
《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特邀审稿专家登记表
会议回执
稿约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论文授权书
  友情链接
22 中华医学期刊网
22 中华医学会
22 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
22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22 中国知网
22 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重庆维普)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2014年 2卷 1期
刊出日期:2014-02-26

专题论述
影像学研究
新技术新方法
教学研究
临床研究
基础研究
指南与规范
病图报告
 
       专题论述
1 超声心动图评估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早期并发症的临床应用
范立 王春生 程蕾蕾
DOI: 10.3877/cma.j.issn.2095-655X.2014.01.001
主动脉瓣置换术(AVR)是目前治疗有症状的主动脉瓣病变的标准手术。AVR可明显改善主动脉瓣狭窄或反流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血流动力学,手术效果好,远期生存率高。尽管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AVI)也被认可为治疗主动脉瓣病变的有效手段,但目前AVR仍然是最可靠的手术方式。超声心动图是主动脉瓣狭窄或反流最重要的诊断方法 ,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无创检测技术,在术前评估、明确手术指证、选择手术方式、判断预后等方面有重要的价值。AVR术后30d内发生的早期并发症影响患者预后,目前主要依靠超声心动图来检测和诊断。常规超声心动图的应用最为广泛,近年来超声心动图新技术如组织多普勒显像(TDI)、二维或三维斑点追踪显像、负荷超声心动图的应用也得到越来越多的临床医师重视。然而,超声心动图对AVR术后早期并发症的预测价值尚无充分的证据证明。笔者对AVR术后主要早期并发症及超声心动图检测方法 进行系统回顾,以期为探究超声心动图指标预测术后早期并发症的价值提供参考。
2014 Vol. 2 (1): 1-8 [摘要] ( 368 ) HTML (1 KB)  PDF (6037 KB)  ( 144 )
9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磁共振成像和脑磁图描记术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
孙占用 荀丽颖 吕佩源
DOI: 10.3877/cma.j.issn.2095-655X.2014.01.002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及高致残率的特点,早诊断、早治疗是及早阻止疾病发展、改善预后的关键。笔者主要就急性脑梗死在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T)、磁共振成像(MRI)、脑磁图描记术(MEG)等神经影像中的早期表现及相关原理进行阐述。常规CT普及率高、经济、便捷,对脑出血敏感度高,是急性脑梗死与脑出血鉴别首选,缺点是成像对比度差,对脑梗死早期诊断精确性差。CT灌注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和缺血半暗带定位具有更大的优势。MRI是具有多种扫描序列,可对不同状态下脑组织内水分子状态精确分辨,对脑梗死的诊断、分期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临床常规的T1、T2、FLAIR加权像可在起病后数小时观测到异常信号,而DWI序列在局部脑组织缺血后5min即可见信号增强。SWI序列可以检测CT、常规MRI无法显示的微出血灶。MRS成像可以检测多种细胞内化合物成分,这些化合物对急性脑梗死不同时期、不同程度的细胞损伤具有特定意义。MEG可以灵敏检测大脑神经元细胞的异常放电,并能对异常信号发生源精确定位,时间分辨率达ms级,空间分辨率达mm级。MEG通过监测不同功能区的诱发磁场,可以定位病灶,同时灵敏客观反映脑功能损伤情况。但其昂贵的价格、低普及率、对被检查者的配合要求都限制了MEG的应用。目前神经影像学技发展快,随着设备及软件的进一步开发,急性脑梗死诊治水平会有进一步的提高。
2014 Vol. 2 (1): 9-16 [摘要] ( 423 ) HTML (1 KB)  PDF (6226 KB)  ( 387 )
       影像学研究
17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部血管狭窄的诊断及介入治疗
赵丽丽 程小军 陈珩 范换芳 侯丽英 高峰
DOI: 10.3877/cma.j.issn.2095-655X.2014.01.003
目的 探讨山西长治地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部血管狭窄的诊断及介入治疗情况。方法 对山西长治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所有住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先采用非创伤性检查筛查出颈部血管狭窄患者,征得患者同意后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诊颈部血管狭窄符合介入治疗指征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患者最终是否接受介入治疗分为介入治疗组及非介入治疗组(对照组)。分别于出院后3、6个月,1、2年进行随访,了解疾病复发情况,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进行评分(MRS)以评估患者生存质量,并比较两组患者差异。结果 共筛查出可疑颈部血管狭窄患者72例,DSA造影显示:颅外颈内动脉狭窄31例,椎动脉狭窄14例,锁骨下动脉狭窄13例;颅内颈内动脉系统狭窄10例,颅内椎基底动脉系统狭窄17例;其中多发狭窄25例。36例颅外颈部血管狭窄符合介入治疗适应证,其中16例接受介入治疗(治疗组),20例未接受介入治疗(对照组)。在所有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中,接受颅外颈部血管支架置入术者15例,接受球囊扩张术者1例,介入治疗成功率100%,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复发次数明显减少(χ2=8.23,公式),生存状态更好(χ2=8.22,公式)。结论 山西长治地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动脉狭窄前循环脑梗死的血管病变,以颈内动脉起始部狭窄为主;后循环脑梗死的颅外血管病变,以椎动脉起始部位狭窄为主,其次是锁骨下动脉起始部狭窄致锁骨下动脉盗血,另外后循环脑梗死的血管病变中颅内椎动脉狭窄也不少见。
2014 Vol. 2 (1): 17-23 [摘要] ( 402 ) HTML (1 KB)  PDF (4499 KB)  ( 308 )
24 脑动脉溶栓后颅内对比剂增强误诊为脑出血的临床分析
杨申 张利 李洪军 秦丽晨 刘运林
DOI: 10.3877/cma.j.issn.2095-655X.2014.01.004
目的 探讨动脉溶栓后颅内对比剂增强与脑出血的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颈动脉支架植入术中的CT影像。结果 术中发现患者大脑前和大脑中动脉闭塞,经动脉溶栓后开通,颅脑CT检查发现左侧基底节区高密度病灶。患者动态CT检查,发现术后72h颅内高密度病灶消失,考虑为对比剂增强,排除了脑出血。分析误诊原因并总结治疗经验,结合文献分析动脉溶栓后颅内对比剂增强与脑出血的鉴别诊断。结论 脑梗死患者动脉溶栓后可出现颅内对比剂增强,发生率较高,容易与脑出血混淆,临床医师应该提高认识,给予积极处理。
2014 Vol. 2 (1): 24-26 [摘要] ( 280 ) HTML (1 KB)  PDF (2057 KB)  ( 85 )
27 三维头影测量技术在口腔正畸学中的临床应用评价
陈彬 孟箭 张静 刘颖
DOI: 10.3877/cma.j.issn.2095-655X.2014.01.005
目的 探讨三维头影测量技术在正畸学中的初步应用并评价其与传统测量方法的差异。方法 2012年5—12月就诊于徐州市中心医院的13例正畸患者,其中严重骨性错颌畸形5例,骨埋伏牙8例。所有患者在术前通过常规全景片、头颅定位侧位片检查,患者决定治疗后签署拍摄锥形束CT同意书。摄取相关影像后,导入专业软件进行三维头影测量,测量结果与传统测量法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三维重建后的锥形束CT(CBCT)影像可以更清楚地显示头影测量所需的标志点,与传统方法 相比, ANB角[(0.78±2.64)°,(1.51±1.92)°,t=2.63]、MP-FH角[(32.14±4.25)°,(32.96±2.84)°,t=2.59)]、L1-NB角[(28.27±3.72)°,(29.02±2.81)°,t=2.68]、SNA角[(80.15±3.39)°,(81.47±1.85)°,t=3.08]、U1-NA角[(26.85±4.35)°,(28.36±3.46)°,t=3.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的测量项目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三维头影测量技术在某些方面比传统的定点描记具有更大的优势,三维头影测量技术可以取代传统的头影测量法,可对正畸术前矫治方案设计提供相关依据。
2014 Vol. 2 (1): 27-31 [摘要] ( 460 ) HTML (1 KB)  PDF (3553 KB)  ( 474 )
       基础研究
32 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1对衣霉素诱导HepG2细胞内质网应激的影响
肖元元 韩峻峰 毛月芹 王倩倩 魏美林 殷峻 黄金伟 魏丽
DOI: 10.3877/cma.j.issn.2095-655X.2014.01.006
目的 研究过表达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1(SERP1)对衣霉素诱导肝癌HepG2细胞内质网应激的影响。方法 以衣霉素诱导HepG2细胞发生内质网应激,将细胞分为以下5组:正常对照组、衣霉素组、衣霉素+0.25μgSERP1转染组、衣霉素+0. 5μgSERP1转染组和衣霉素+1.0μgSERP1转染组,每组实验重复3次;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与作用时间的衣霉素对HepG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以吸光度(A)值表示。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内内质网应激标志蛋白葡萄糖调节蛋白(GRP78)、C/EBP同源蛋白(CHOP)以及钙联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衣霉素处理组HepG2细胞中内质网应激标志性蛋白GRP78、CHOP及Calnexin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分别为对照处理组的3.8倍(t=11.5,公式)、1.3倍(t=3.498,P<0.05)和1.4倍(t=4.1,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随着SERP1过表达量的逐渐升高,变化呈现剂量依赖性。随着SERP1转染剂量的增加,各组GRP78蛋白的表达较单独衣霉素处理组分别下降了12%[(1.83±0.29)A值,(1.61±0.13)A值,公式、24%和30%[(1.83±0.29)A值,(1.40±0.11)A值,(1.27±0.21)A值;F=50.56,公式],CHOP蛋白的表达水平分别下降了23%, 29%和34%[(1.0±0.15)A值,(0.79±0.07)A值,(0.72±0.55)A值,(0.67±0.14)A值;F=9.532,P<0.05],Calnexin蛋白的表达水平分别下降了5%[(1.20±0.18)A值,(1.15±0.13)A值;P>0.05]、24%和28%[(1.20±0.18)A值,(0.92±0.07)A值,(0.87±0.18)A值;F=8.116,P<0.05]。结论 外源性过表达SERP1蛋白通过下调内质网应激蛋白的表达,降低HepG2细胞内质网应激水平,缓解内质网应激介导的细胞损伤。
2014 Vol. 2 (1): 32-37 [摘要] ( 425 ) HTML (1 KB)  PDF (3777 KB)  ( 117 )
38 丝虫特异IgG4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试验检测试剂盒应用价值的研究
王军 魏庆宽 郭菁华 高中静 贾凤菊 李瑾 公茂庆 黄炳成
DOI: 10.3877/cma.j.issn.2095-655X.2014.01.007
目的 探讨丝虫特异IgG4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试验(ELISA)检测试剂盒检测丝虫病患者血清和滤纸血中特异IgG4亚类抗体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并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丝虫特异IgG4 ELISA检测试剂盒, 检测微丝蚴阳性患者血清或滤纸血、其他蠕虫患者血清、晚期丝虫病患者滤纸血、原微丝蚴血症转阴者滤纸血和基本消除丝虫病后出生儿童滤纸血以及消除丝虫病后不同时间居民血清或滤纸血样本。采用两相关样本的非参数检验,分析血清与滤纸血检测相同稀释度下的IgG4的A值差异。结果 检测86例微丝蚴阳性患者血清,显示丝虫特异IgG4阳性81例,阳性符合率94.19%。检测97份其他蠕虫患者血清、58份阴性冻存血清和100份正常健康人对照血清,显示丝虫特异IgG4全部阴性,阴性符合率100%。4例现症微丝蚴血症患者,血清和滤纸血丝虫特异IgG4全部阳性,血清阳性吸光度(A)值均高于同一患者滤纸血样本A值,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公式,P>0.05)。检测48例晚期丝虫病患者滤纸血、76例原微丝蚴血症转阴者滤纸血、312例基本消除丝虫病地区1983年后出生儿童滤纸血,显示丝虫特异IgG4全部阴性。检测原丝虫病高中度流行地区消除丝虫病后的枣庄、泰安和济宁地市居民滤纸血和血清样本分别为2744份、2243份和800份,显示丝虫特异IgG4全部阴性。结论 丝虫特异IgG4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试验的检测试剂盒敏感度高、特异度强、操作简便快捷,特别适用于丝虫病诊断和消除丝虫病地区的疾病监测。
2014 Vol. 2 (1): 38-42 [摘要] ( 389 ) HTML (1 KB)  PDF (2900 KB)  ( 224 )
       临床研究
43 特殊临床表现的椎管内外巨大哑铃型神经鞘瘤诊断学特征
王庆贺 杨大志 李子艺 刘俊良 镇万新 郭玉霞
DOI: 10.3877/cma.j.issn.2095-655X.2014.01.008
目的 探讨特殊临床表现的椎管内外生长的巨大哑铃形神经鞘瘤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研究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2011年3月至2013年7月,以非脊柱疾病首诊入院的7例具有特殊临床表现的神经鞘瘤患者的诊疗过程及治疗方法与疾病转归。 结果 7例患者中,分别首诊于泌尿外科2例、肝胆外科1例、妇科2例、疼痛科1例、理疗科1例,经会诊或进一步检查后纠正诊断。7例患者中,5例伴有不同程度的椎管内神经受压症状,2例无明显椎管内神经受压症状,影像学检查提示神经源性肿瘤可能,后行瘤体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为神经鞘瘤。术后平均随访1.3年,患者症状消失,未出现复发和新发症状。结论 部分椎管内外生长的哑铃型神经鞘瘤有其特殊的临床表现,以腹部肿物压迫为初始症状,而椎管内神经受压症状出现较迟,临床医师应考虑到此病的可能性并进行进一步的检查,以便及早正确诊断。椎管内外联合包膜外切除术是治疗神经鞘瘤的有效方法 。
2014 Vol. 2 (1): 43-48 [摘要] ( 406 ) HTML (1 KB)  PDF (4667 KB)  ( 120 )
49 Silverman Anderson评分预测早产儿呼吸衰竭的诊断界值
郭浩伟 胡金绘 朱红利 吕艳 关查丽 武荣
DOI: 10.3877/cma.j.issn.2095-655X.2014.01.009
目的 探讨Silverman Anderson(SA)评分预测早产儿呼吸衰竭的诊断界值。方法 选取2013年1—12月入住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医学中心的胎龄小于37周、吸入空气下、脉搏氧饱和度小于85.0%、需要氧疗的新生儿160例,分别在入院时进行SA评分,同时抽取桡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通过综合分析确定早产儿呼吸衰竭诊断。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SA预测新生儿呼吸衰竭的诊断界值。结果 160例患儿中,有102例被诊断为呼吸衰竭,发生率为63.8%,SA评分为(5.24±1.22)分;ROC曲线下面积为 0.91,面积标准误为0.023,面积95%的可信区间为(0.866,0.955);SA值用于诊断新生儿呼吸衰竭有重要意义(P=0.000),SA值越高诊断呼吸衰竭的可能性越大。在假阴性率和假阳性率的危害性同等意义时,SA最佳诊断界值为5.5,敏感度为67.6%,假阳性率为3.4%,假阴性率为37.1%。当以敏感度和假阴性率为主时,选择SA=4.5为诊断界值,其敏感度为93.1%,假阳性率为31.0%,假阴性率为14.9%。结论 SA评分能早期预测早产儿呼吸衰竭,有利于临床医师在床边快速评估呼吸衰竭早产儿的呼吸窘迫程度和病情的严重程度,及时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提高早产儿呼吸衰竭的救治质量。
2014 Vol. 2 (1): 49-51 [摘要] ( 655 ) HTML (1 KB)  PDF (1846 KB)  ( 200 )
52 丙戊酸钠对不同发作类型癫痫患者白细胞毒性的临床检验学特征
张敬军 陈青
DOI: 10.3877/cma.j.issn.2095-655X.2014.01.010
目的 探讨丙戊酸钠(VPA)对不同发作类型癫痫患者白细胞毒性的临床检验学特征,分析丙戊酸钠致血液系统毒性发生的一般规律及特点,初步探讨其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 对61例明确诊断癫痫患者,使用丙戊酸钠单药治疗, 空腹采取中指外周血,立即送检,用SYSMEX血细胞自动分析仪测其外周血象包括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数目。应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61例癫痫患者,服用丙戊酸钠治疗后,其中55例患者白细胞数量降低,3例患者红细胞数量降低,10例患者血小板降低,丙戊酸钠致血液毒性反应复杂多样。不同发作类型癫痫VPA治疗后,白细胞计数均降低[如全身强直阵挛发作:治疗前(5861.03±979.39)109/L,治疗后(3455.17±283.58)109/L;单纯部分发作治疗前(5587.50±859.30)109/L,治疗后(3512.50±279.99)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88,7.388;公式)]。而VPA治疗不同发作类型癫痫前后,各类型间白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丙戊酸钠可导致部分癫痫患者白细胞、红细胞及血小板水平降低,白细胞数量减少与发作类型无关。
2014 Vol. 2 (1): 52-54 [摘要] ( 398 ) HTML (1 KB)  PDF (1812 KB)  ( 294 )
55 呼吸频率及潮气量对老年CO2气腹患者呼吸功能及胃黏膜pH值变化的预测价值
李新丰 黎冉 王高雄 黄天从
DOI: 10.3877/cma.j.issn.2095-655X.2014.01.011
目的 研究呼吸频率及潮气量在腹腔镜胆囊切除中CO2气腹对老年患者呼吸功能及胃黏膜pH值(pHi)的影响。方法 4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CO2气腹的老年患者(≥65岁),在全麻CO2气腹压力为13mmHg(1mmHg=0.133kPa),依术中呼吸频率、潮气量分为A、B组。A组22例(呼吸频率12次/min,潮气量9ml/kg),B组20例(呼吸频率14次/min,潮气量7ml/kg),分别于气腹前(T1)、气腹后20min (T2)、气腹结束后20min(T3)监测气道压力峰值(PPEAK)、呼气末CO2分压(PETCO2)及pHi值。结果 A、B两组在PPEAK、 PETCO2及pHi参数方面各组组间T2同节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25.68±2.61)mmHg,(22.03±4.12)mmHg;t=3.46 ,P<0.05;(35.68±1.61)mmHg,(33.09±1.12)mmHg;t=5.99 ,P<0.05;(7.08±0.08)mmHg,(7.26±0.05)mmHg;t=8.64,P<0.05]。结论 使用适当的高通气频率、低潮气量通气方法 ,对CO2气腹腹腔镜胆囊切除老年患者的呼吸功能及胃黏膜pH值具有正向作用。
2014 Vol. 2 (1): 55-57 [摘要] ( 374 ) HTML (1 KB)  PDF (1811 KB)  ( 69 )
58 药物滥用性头痛患者认知功能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研究
徐存理 刘洪强 文庆贤 王瑞科
DOI: 10.3877/cma.j.issn.2095-655X.2014.012
目的 探讨药物滥用性头痛(MOH)患者认知功能及认知电位的变化情况。方法 MOH患者(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进行P300、简易精神状态量表 (MMSE)检测。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P300潜伏期、波幅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两组P300靶刺激中P3潜伏期、波幅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P3潜伏期[分别为(393.70±42.60)ms]较对照组[(331.05±22.35)ms]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3,P<0.05);观察组P3波幅[(3.40±2.30)uV]较对照组[(6.20±2.40)uV]明显降低,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公式)。两组MMSE评分比较,观察组总分、定向力、记忆力、计算力、 回忆力、语言能力[(24.00±2.21)分,(8.15±0.86)分,(2.88±0.23)分,(3.07±1.04 )分,(1.72±0.89)分,(8.42±1.33)分]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7.07±2.06)分,(9.28±1.03)分,(3.01±0.26)分,(3.25±1.20)分,(1.92±0.90)分,(9.69±1.44)分],总分、定向力、语言能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6,3.19,3.34;P<0.05)。结论 MOH患者存在轻度的认知功能障碍,认知电位P300为MOH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提供一客观指标。
2014 Vol. 2 (1): 58-60 [摘要] ( 376 ) HTML (1 KB)  PDF (1816 KB)  ( 239 )
61 多器官尿路上皮癌误诊分析并文献复习
李士坤 黄永斌
DOI: 10.3877/cma.j.issn.2095-655X.2014.01.013
目的 探讨多器官尿路上皮癌的误诊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2月至2012年10月收治被误诊误治的3例多器官尿路上皮癌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3例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83岁、69岁和71岁,均以血尿待查住院。例1、例2首次均以膀胱移行细胞癌在外院多次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例1于3个月前,曾在外院先后行腹腔镜下膀胱癌根治术和肾切除术、回肠膀胱术;例2在入院前,曾在外院行肾输尿管部分切除;例3以肾盂癌在外院行肾、输尿管部分切除术。患者入院后行尿细胞学检查和B超、静脉肾盂造影(IVP)、CT尿路造影(CTU)或磁共振(MRI)检查及膀胱镜检查。例1诊断为复发性膀胱癌术后,肾切除术后右输尿管残段癌,左肾积水,肾功能不全,全身多发性转移;例2为复发性膀胱肿瘤电切术后,右输尿管下端癌,多脏器转移,多器官衰竭;例3为右肾盂癌肾切除输尿管部分切除术后,膀胱癌。例1给双“J”管置入内引流术,例2给予营养支持、对症处理,例3行膀胱部分加输尿管残段切除术,BCG膀胱灌注局部化疗。全组患者随访6年,例1、例2分别于术后8个月和3个月死于肿瘤全身转移、多脏器衰竭,例3无瘤生存6年健在。结论 提高对多器官尿路上皮癌的认识,不能满足于单一器官肿瘤的诊断,不但要给予CT、MRI等检查,还需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必须行膀胱镜检查,尤其是复发性膀胱癌应警惕上尿路上皮癌同时存在的可能,正确的术式选择是延长患者生存期的关键。
2014 Vol. 2 (1): 61-64 [摘要] ( 372 ) HTML (1 KB)  PDF (2363 KB)  ( 58 )
65 成批烧冲复合伤的临床诊断学特征
刘锐 曹卫红
DOI: 10.3877/cma.j.issn.2095-655X.2014.01.014
2014 Vol. 2 (1): 65-66 [摘要] ( 324 ) HTML (1 KB)  PDF (302 KB)  ( 173 )
       新技术新方法
67 部队心理医生综合诊疗系统的研制
赵汉清 过伟 余海鹰 李宁 苏宗荣 陈红 汪卫华
DOI: 10.3877/cma.j.issn.2095-655X.2014.01.015
2014 Vol. 2 (1): 67-69 [摘要] ( 318 ) HTML (1 KB)  PDF (2269 KB)  ( 314 )
       教学研究
70 诊断学临床技能培养的改革与实践
周汉建 田虹 汤美安 郭云蔚 温景芸 熊肇军 郑永江 林文晖
DOI: 10.3877/cma.j.issn.2095-655X.2014.02.016
2014 Vol. 2 (1): 70-71 [摘要] ( 267 ) HTML (1 KB)  PDF (1479 KB)  ( 265 )
       指南与规范
72 国际抗癌联盟胃癌TNM分期系统第七版解读
权继传 解亦斌 田艳涛
DOI: 10.3877/cma.j.issn.2095-655X.2014.01.017
2014 Vol. 2 (1): 72-74 [摘要] ( 450 ) HTML (1 KB)  PDF (1986 KB)  ( 170 )
       病图报告
75 视网膜病(1)
李传宝 张传坤
DOI: 10.3877/cma.j.issn.2095-655X.2014.018
2014 Vol. 2 (1): 75-76 [摘要] ( 298 ) HTML (1 KB)  PDF (1887 KB)  ( 22 )
  期刊信息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健康
   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承办:济宁医学院
名誉总编:杨志寅
总编辑:甘立军
编辑部主任:崔芬
出版: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
   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东河
   沿街69号
邮购: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编辑部
   地址: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
   建设南路33号 济宁医学院
   邮编:272013 
   电话/传真:0537-3616261
   Email:zhzdxzz@126.com
光盘定价:每期28元,全年112元

  编委风采

版权所有 © 《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
鲁ICP备1301629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