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委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文章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下载中心
《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特邀审稿专家登记表
会议回执
稿约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论文授权书
  友情链接
22 中华医学期刊网
22 中华医学会
22 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
22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22 中国知网
22 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重庆维普)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2022年 10卷 1期
刊出日期:2022-02-26

临床研究
综述
视频
病例诊断思维
诊断学教学
述评
神经系统疾病诊治
 
       述评
1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肠化生
徐三荣 蒋蔚茹 陈玉龙
DOI: 10.3877/cma.j.issn.2095-655X.2022.01.001
幽门螺杆菌(Hp)分离培养成功已近40年,在这近40年中,对Hp的研究持久而深入,但对Hp感染与人类胃疾病之间关系的表述仍有值得商榷之处。研究发现,Hp可能是人体内的一种定植菌,Hp感染只是人类慢性胃炎可能病因之一;Hp相关性慢性胃炎的临床表现至今没有定论,目前研究描述的所谓慢性胃炎的临床症状,如腹胀、腹痛等只是人云亦云的结果;Hp相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肠化生癌变的概率尚不清楚。笔者希望应该加强对Hp与人类疾病关系的研究,对这两者关系的宣传,无论在科学上,还是在科普上均宜慎重对待。在此,对Hp感染、慢性胃炎、肠化生三者的关系作一综述。
2022 Vol. 10 (1): 1-4 [摘要] ( 234 ) HTML (1 KB)  PDF (458 KB)  ( 309 )
       诊断学教学
5 线上线下联合教学模式在物理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
张明明1徐悦蓉2刘伟1邱波1王宝1张弘韬1赵丽1蒋惠君1
DOI: 10.3877/cma.j.issn.2095-655X.2022.01.002
目的探讨线上线下联合教学模式在物理诊断学教学中的教学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春季学期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学习物理诊断学的2017级临床医学本科三年级学生97人,采用线上线下联合教学模式,为线上线下联合组;同时选择2019年春季学期学习物理诊断学的2016级临床医学本科三年级学生116人,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为传统教学组。两组学生由同医院同教师授课,比较两组学生的理论和实践技能考核成绩及学生和教师对教学的反馈评价情况。结果线上线下联合组学生的基础理论成绩、实践技能成绩以及总成绩分别为(34.05±4.29)分、(45.96±2.08)分和(80.02±5.03)分,传统教学组成绩分别为(34.86±4.70)分、(44.60±1.25)分和(79.40±5.34)分,两组基础理论成绩和总成绩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0,0.77;均P>0.05),线上线下联合组实践技能成绩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9,P<0.05)。线上线下联合组在提高实践操作能力(97.94%,95/97)、激发学习兴趣(98.97%,96/97)、提高自主学习能力(96.91%,94/97)、对教学模式满意度(9588%,93/97)的反馈评价均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组[8707%(101/116),8362%(97/116),8190%(95/116),82.76%(96/116)],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9,14.63,11.91,9.09;均P<0.05)。线上线下联合教学组教师对学生表现满意度91.75%(89/97)高于传统教学组81.89%(95/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6,P<0.05)。结论线上线下联合教学模式可显著提高学生的物理诊断学实践技能成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满意度,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值得推广。
2022 Vol. 10 (1): 5-9 [摘要] ( 235 ) HTML (1 KB)  PDF (372 KB)  ( 109 )
10 诊断学实习教学调查报告及改良措施分析
郭颖1罗颖嘉2唐恬恬3严励1
DOI: 10.3877/cma.j.issn.2095-655X.2022.01.003
目的探讨影响诊断学实习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及可行的改良方法。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12月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进行诊断学实习的2018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生277人,进行实习难点和教学改良要求的调研。结果回收有效问卷248份,影响实习效果的主要原因是实验诊断学部分理论内容记不住(170/248,68.55%),病史采集部分不知道如何跟患者沟通(146/248,58.87%)以及不知道问诊应涉及的内容(130/248,52.42%),心电图部分基础理论不理解(154/248,62.10%),病例分析部分不知道如何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137/248,55.24%)以及遗漏病例信息(133/248,53.63%)。教学改良建议包括实验诊断学部分增加课堂(152/248,61.29%)及课后(171/248,68.95%)练习,病史采集部分增加课堂模拟练习(187/248,75.40%),心电图部分课前讲解基础知识(135/248,54.44%)以及课后提供读图讲解视频(144/248,58.06%),病例分析部分增加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练习(163/248,65.73%)。所有调研结果在男生与女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诊断学不同章节实习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不同,多元整合式教学系统可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势,有望提高诊断学实习教学质量和效果。
2022 Vol. 10 (1): 10-14 [摘要] ( 202 ) HTML (1 KB)  PDF (460 KB)  ( 123 )
       神经系统疾病诊治
15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近期预后不良原因分析
豆仁成1江萍1程书欢2娄燕2
DOI: 10.3877/cma.j.issn.2095-655X.2022.01.004
目的探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近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21年1月于河北省人民医院新生儿科诊治的76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相关临床资料,根据其6~12个月内转归分为预后良好组(n=46)和预后不良组(n=30),比较两组新生儿的一般情况、出生史、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测结果及病原菌类别等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近期预后不良的因素,并通过绘制ROC曲线评估各个指标对于预后预测的效能。结果预后不良组患儿男婴占比(23/30,76.67%)、低出生胎龄比例(13/30,43.33%)、低出生体重(8/30,26.67%)、合并意识障碍比例(13/30,43.33%)、电解质异常比例(9/30,30.00%)较预后良好组高[52.17%(24/46)、2.17%(1/46)、2.17%(1/46)、21.74%(10/46)、2.17%(1/46)],两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2,4.01,9.99;均P<0.05)。预后不良组患儿脑脊液(CSF)白细胞计数[435(165,875)×106/L]、CSF蛋白水平[1.54(0.90,2.38)g/L]均高于预后良好组[78(32,305)×106/L,0.70(0.57,1.02)g/L)],CSF葡萄糖/血糖比值[0.37(0.27,0.53)]低于预后良好组[0.54(0.46,0.68)],两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78,-4.72,-3.26;均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SF白细胞计数、CSF蛋白水平、CSF葡萄糖/血糖比值是提示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OR=1.002,2.840,0.056;均P<0.05)。ROC曲线显示,CSF白细胞计数、CSF蛋白水平、CSF葡萄糖/血糖比值及三者联合模型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0,0.822,0.769,0.879。结论CSF白细胞计数高、CSF葡萄糖/血糖比值低、CSF蛋白水平高是提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近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2022 Vol. 10 (1): 15-20 [摘要] ( 297 ) HTML (1 KB)  PDF (637 KB)  ( 263 )
21 成人复发型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诊断学特征并文献复习
王雪 赵名娟 方永莉
DOI: 10.3877/cma.j.issn.2095-655X.2022.01.005
目的探讨成人复发型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诊断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泰安市立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例成人复发型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患者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3次发病的临床资料,总结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诊断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3次发病前均有感染病史,每次发病均有头晕、言语不清、步态不稳。查血、脑脊液寡克隆带(-);血、脑脊液水通道蛋白4(AQP4)抗体(-),髓鞘碱性蛋白(MBP)抗体(-),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抗体(-),神经节苷脂谱抗体(-)。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平扫提示不除外脱髓鞘改变,增强未见明显强化;MRI动脉自旋标记(ASL)灌注成像提示脑内部分呈低灌注表现,考虑脱髓鞘病变;磁共振波谱成像(MRS)符合脱髓鞘病变MRS表现。3次发病激素冲击治疗后症状均好转。结论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需借助血清抗体、影像学及神经电生理方能正确诊断。
2022 Vol. 10 (1): 21-25 [摘要] ( 179 ) HTML (1 KB)  PDF (3974 KB)  ( 184 )
26 非酮症性高血糖偏侧舞蹈症的临床特征并文献复习
余慧 杨位霞
DOI: 10.3877/cma.j.issn.2095-655X.2022.01.006
目的探讨非酮症性高血糖偏侧舞蹈症的诊断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8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例非酮症性高血糖偏侧舞蹈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患者女性,51岁,因“口干多饮4月余,右上肢不自主运动1周”入院。临床表现为偏侧舞蹈样运动,血糖增高,血酮阳性。颅脑CT提示左侧豆状核密度影较对侧异常增高;头颅MRI T1WI提示左侧基底节区高信号,T2WI及液体抑制反转恢复(FLAIR)序列、MRI弥散加权像(DWI)均为稍低信号改变。患者诊断为非酮症性高血糖偏侧舞蹈症,予以积极控制血糖,加用盐酸硫必利及地西泮口服,1个月后舞蹈样症状消失,复查颅脑CT未见明显异常,随访至今无复发。结论患者出现舞蹈样症状、高血糖、血酮阳性,颅脑CT或MRI 提示基底节区异常密度影或者信号灶时应考虑非酮症性高血糖偏侧舞蹈症。
2022 Vol. 10 (1): 26-30 [摘要] ( 206 ) HTML (1 KB)  PDF (1845 KB)  ( 128 )
31 局灶性皮层发育不良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许洁1李秋波2孔庆霞2郑明雪1
DOI: 10.3877/cma.j.issn.2095-655X.2022.01.007
局灶性皮层发育不良(FCD)是一种与药物难治性癫痫高度相关的皮质发育畸形,是难治性癫痫的主要病因之一,在过去的20年里,FCD和药物难治性癫痫之间的关系已经被认识。根据国际抗癫痫联盟工作组的分类,FCD可分为FCD Ⅰ(a、b、c)型、FCD Ⅱ(a、b)型和FCD Ⅲ(a、b、c)型。近几年FCD的发病机制已经被提出,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雷帕霉素靶蛋白(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激活、GATOR对mTOR的作用、结节性硬化症(TSC)基因突变、PTKs信号通路的基因突变、GABA受体假说、TRPC的激活、炎症等均可导致FCD,从而引发癫痫。笔者总结以往有关FCD发病机制的研究,探索FCD引起难治性癫痫的机制,从而寻求新的治疗药物,改善FCD患者预后。
2022 Vol. 10 (1): 31-35 [摘要] ( 222 ) HTML (1 KB)  PDF (420 KB)  ( 329 )
       临床研究
36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联合全外显子组测序在先天性泌尿系统发育异常胎儿诊断中的应用
郑皓宇 张慕玲 李晨星 周晓燕
DOI: 10.3877/cma.j.issn.2095-655X.2022.01.008
目的探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联合全外显子组测序(WES)在先天性泌尿系统发育异常(CAKUT)胎儿遗传学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21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产前诊断中心,因产前超声检查胎儿诊断为CAKUT的单胎孕妇127例,采用CMA技术进行遗传学分析,并对CMA检测阴性的孤立性CAKUT样本采用WES分析。结果对127例胎儿样本进行CMA检测,结果显示3例(2.36%)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核型分别为47,XXY、47,XX,+21及47,XX,+18。CMA检出6例致病性拷贝数变异(CNVs),2例可疑致病性CNVs,总检出率为6.30%(8/127)。WES对41例CMA结果未见异常的不明原因孤立性CAKUT胎儿样本进行检测,结果在3例样本中检测到致病性突变,所涉及的基因分别为PKD1、ACTA2、PKHD1,诊断性变异检出率为7.32%(3/41);另外在2例样本中检测到偶发变异,所涉及的基因分别为INF2和PPM1D基因。结论CMA是产前CAKUT一线检测手段,WES是CMA检测阴性的补充检查。采取分步检测和排除的方式,可有效提高CAKUT产前遗传学检测效率。
2022 Vol. 10 (1): 36-41 [摘要] ( 335 ) HTML (1 KB)  PDF (1225 KB)  ( 162 )
42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和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吕建志1曹井贺2刘欢1王鑫哲1石素素1祝海洲1,3
DOI: 10.3877/cma.j.issn.2095-655X.2022.01.009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IGFBP2)和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ERK1/2)在肾透明细胞癌(ccR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9年4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泌尿外科行手术治疗的174例ccRC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同期选择健康体检中心30例正常健康者的血液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cRCC患者肿瘤组织、癌旁组织(距肿瘤边缘2cm)中IGFBP2和ERK1/2的表达情况,并与肿瘤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肿瘤大小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ccRCC患者及健康者血清中IGFBP2、ERK1、ERK2的水平。结果IGFBP2和ERK1/2在ccRCC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87.93%(153/174),8046%(140/174)]比癌旁组织[6.67%(2/30),10.00%(3/30)]高,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59,65.87;均P<0.01)。IGFBP2和ERK1/2在直径≥4cm的肿瘤中的表达阳性率[高于<4cm的肿瘤表达阳性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1,13.02;均P<0.05);IGFBP2和ERK1/2的表达在患者的年龄(χ2=0.78,0.60)、性别(χ2=0.05,1.33)、肿瘤左右侧位置(χ2=0.96,0.57)中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IGFBP2及ERK1/2的阳性表达率随着临床分期及组织学分级的升高而升高,且在不同组织分级(Z=-8.17,-3.80)和不同临床分期(Z=-5.63,-9.94)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GFBP2和ERK1/2在ccRCC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32,P<0.05)。ELISA实验结果表明,IGFBP2、ERK1、ERK2在ccRCC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858.33±132.89)μg/L,(12.49±1.22)μg/L,(153.61±33.37)ng/L]较健康对照组[(267.65±86.56)μg/L,(8.69±1.80)μg/L,(105.63±12.03)ng/L]明显升高,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78,5.53,4.28;均P<0.05)。结论IGFBP2和ERK1/2在ccRCC患者血清及肿瘤组织中均表达升高,组织中组织学分级越高、临床分期越晚、肿瘤体积越大,阳性表达率越高,两者在肿瘤的进展中可能起到协同作用。
2022 Vol. 10 (1): 42-47 [摘要] ( 220 ) HTML (1 KB)  PDF (1398 KB)  ( 102 )
48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女性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预测价值
蔺曜 黄晓玲 何昭霞 牟博勇 牟燕
DOI: 10.3877/cma.j.issn.2095-655X.2022.01.010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对女性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9月在成都市温江区人民医院行冠状动脉检查的原发性高血压女性患者231例,收集患者入院时实验室指标。根据冠状动脉病变SYNTAX评分,将患者分为冠状动脉正常组(n=163)与冠状动脉病变组(n=68),比较两组患者上述各指标,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各因素对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并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判断各指标对冠状动脉病变的预测价值。结果各指标中,冠状动脉病变组与正常组中年龄[(65.82±5.88)岁,(62.09±4.92)岁]、白细胞计数[(6.82±1.54)×109/L,(5.73±1.09)×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4.71±1.29)×109/L,(3.88±0.84)×109/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3.24±0.42)mmol/L,(2.75±0.51)mmol/L]、同型半胱氨酸水平[(32.05±6.83)μmol/L,(14.27±3.84)μmol/L]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5,6.10,5.79,6.99,25.10;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1.449,95%CI(1.016~2.066)]及Hcy[OR=1.493,95%CI(1.064~2.096)]水平升高为女性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Hcy预测的截断值分别为2.96mmol/L、25.03μmol/L;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50,0.796;两者联合诊断的AUC为0.879,其诊断效能高于各单独指标(Z=4.26,4.72;均P<0.05)。结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Hcy水平升高为女性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两者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冠状动脉病变的预测效果。
2022 Vol. 10 (1): 48-52 [摘要] ( 206 ) HTML (1 KB)  PDF (526 KB)  ( 200 )
53 洗涤回收式自体输血对膝关节、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血栓弹力图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陈进凡1查成喜1郭星星1汪丽娟1杨建忠1陈瑗1兰炯采2
DOI: 10.3877/cma.j.issn.2095-655X.2022.01.011
目的探讨洗涤回收式自体输血对膝关节、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血栓弹力图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12月甘肃省中医院骨科收治的膝关节、髋关节置换术中出血400~1000ml,回收输血量400~600ml的患者186例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只接受异体输血的患者162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输血前与输血后1d、5d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比容(HCT)、血小板(PLT)、血栓弹力图[包括凝血反应时间(R)、最大振幅(MA)、血凝块形成时间(K)、凝固角度(α)]及细胞免疫功能(包括CD3+CD4+T细胞、CD3+CD8+T细胞、CD16+CD56+NK细胞)水平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输血后1d,观察组Hb(112.57±14.32)g/L、HCT(34.10±3.32)%、RBC(3.12±0.53)×1012/L、PLT(125±31)×109/L与对照组Hb(108.35±12.84)g/L、HCT(33.52±3.04)%、RBC(2.91±0.42)×1012/L、PLT(123±40)×109/L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6,1.21,1.37,1.94;均P>0.05);输血后5d,观察组Hb(122.52±13.70)g/L、HCT(40.12±3.80)%、RBC(3.91±0.45)×1012/L、PLT(135±39)×109/L与对照组Hb(118.31±13.91)g/L、HCT(35.50±3.70)%、RBC(3.14±0.61)×1012/L、PLT(127±31)×109/L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1,5.58,5.72,7.61;均P<0.05)。输血后1d,观察组R(5.97±0.31)min、MA(56.73±2.24)mm、K(2.57±0.10)min、α(59.88±1.73)°与对照组R(6.07±0.30)min、MA(57.68±1.78)mm、K(2.70±0.52)min、α(61.12±3.09)°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2,0.90,0.66,0.99;均P>0.05)。输血后5d,观察组R(6.62±0.59)min、MA(63.81±0.86)mm、K(2.95±0.19)min、α(61.12±2.36)°与对照组R(6.82±1.21)min、MA(62.99±1.88)mm、K(2.82±0.18)min、α(60.50±2.07)°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0,1.04,1.33,0.56;均P>0.05)。流式细胞分析表明,输血后1d,观察组患者CD3+CD4+T细胞的水平(33.66±2.10)高于对照组(29.88±1.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2,P<0.01);输血后5d,观察组CD3+CD4+T细胞(35.92±0.79)、CD3+CD8+T细胞(21.82±1.61)、CD16+CD56+NK细胞(1.68±0.1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29.83±2.11、20.53±2.71、1.03±0.13),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6,6.57,9.58;均P<0.01)。结论与异体输血比较,洗涤回收式自体输血不影响膝关节置换、髋关节置换患者血栓弹力图R、MA、K、α,可以提高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2022 Vol. 10 (1): 53-58 [摘要] ( 146 ) HTML (1 KB)  PDF (390 KB)  ( 96 )
       病例诊断思维
59 甲状腺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超声诊断学特征并文献复习
王安琪1张磊2王全义3王少春2
DOI: 10.3877/cma.j.issn.2095-655X.2022.01.012
目的探讨甲状腺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超声诊断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29日就诊于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甲状腺外科的1例甲状腺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病理学检查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颈前偏左局限性隆起,甲状腺左叶可触及一明显肿物。超声可见甲状腺左叶一不均质回声团块,大小约5.8cm×4.0cm×2.7cm,界清,形态规则,后方回声衰减,内可及较丰富的分支状血流信号。甲状腺CT平扫及增强扫描可见甲状腺左叶内略低密度影,增强后呈不均匀性延迟强化,呈“快进慢出”的特点。术后病理诊断为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结论超声对甲状腺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大小、形态、内部回声、血流情况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其他检查可提高该病的临床诊断率。
2022 Vol. 10 (1): 59-62 [摘要] ( 154 ) HTML (1 KB)  PDF (1722 KB)  ( 143 )
63 特发性多中心型Castleman病的诊断学特征并文献复习
杜鹏宇1朱红红2孙冰3冉启玉1孔蕾1
DOI: 10.3877/cma.j.issn.2095-655X.2022.01.013
目的探讨特发性多中心型Castleman病的诊断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26日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例特发性多中心型Castleman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31岁,女性,因“发热1周”入院,伴乏力、咳嗽、腹胀等。体检多发淋巴结肿大;双下肺呼吸音低,叩诊浊音。胸部CT提示大量胸腔积液;给予抗感染治疗效果差。人类疱疹病毒8型(HHV-8)DNA定量检测在正常范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阴性。左侧颈部淋巴结活检病理学检查提示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形态学呈Castleman病透明血管型改变,确诊为特发性多中心型Castleman病。结论及早完善HHV-8 DNA定量检测、免疫学相关指标、骨髓穿刺活检及淋巴结病理学检查等,有助于对Castleman病早期诊断和分型。
2022 Vol. 10 (1): 63-66 [摘要] ( 198 ) HTML (1 KB)  PDF (366 KB)  ( 186 )
       综述
67 高频超声对银屑病性关节炎诊断价值的研究进展
张恒1杨斌1李小花2王少春2
DOI: 10.3877/cma.j.issn.2095-655X.2022.01.014
银屑病性关节炎(PsA)是一种与银屑病相关的异质性、炎症性、肌肉骨骼疾病,具有侵袭性,早期诊断并及时干预,对延缓病程进展、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均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超声分辨率的提高,高频超声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多种周围关节疾病的筛查及诊断,因此越发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笔者总结有关高频超声在PsA研究方面的文献,阐述其在PsA诊断中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指导临床实践。
2022 Vol. 10 (1): 67-70 [摘要] ( 215 ) HTML (1 KB)  PDF (442 KB)  ( 272 )
       视频
30 肾功能评估进展
裴小华
DOI: 10.3877/cma.j.issn.2095-655X.2022.01.101
慢性肾脏病(CKD)是全球重大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肾小球滤过率(GFR)是评估肾功能的重要指标,是CKD早期诊断、正确分期和预后评估的客观依据。如何准确、便捷地评估GFR一直是临床工作的难点和热点。裴小华主任在本讲座中对肾功能评估的意义、方法评价及新进展进行了详细地介绍,指出血清肌酐、尿素氮等反映肾功能的指标由于干扰因素较多,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均欠佳,而血清胱抑素C可更准确地评估肾功能。另外,裴小华主任还介绍其团队基于血清胱抑素C采用数学算法对改善肾脏病预后全球组织(KDIGO)指南中建议的GFR估算公式进行改良,发现改良后的公式估算GFR的准确性明显提高,并且运用误差逆传播神经网络创建的老年人GFR估算新模型实现了肾功能评估新技术的跳跃。
2022 Vol. 10 (1): 30-30 [摘要] ( 205 ) HTML (1 KB)  PDF (542 KB)  ( 105 )
  期刊信息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健康
   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承办:济宁医学院
名誉总编:杨志寅
总编辑:甘立军
编辑部主任:崔芬
出版: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
   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东河
   沿街69号
邮购: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编辑部
   地址: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
   建设南路33号 济宁医学院
   邮编:272013 
   电话/传真:0537-3616261
   Email:zhzdxzz@126.com
光盘定价:每期28元,全年112元

  编委风采

版权所有 © 《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
鲁ICP备1301629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