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委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文章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下载中心
《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特邀审稿专家登记表
会议回执
稿约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论文授权书
  友情链接
22 中华医学期刊网
22 中华医学会
22 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
22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22 中国知网
22 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重庆维普)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2024年 12卷 3期
刊出日期:2024-08-26

影像学研究
临床研究
基础研究
综述
专题笔谈
病例诊断思维
诊断学教学
 
       专题笔谈
145 严重创伤救治中全血输注进展
陈念 张连阳
DOI: 10.3877/cma.j.issn.2095-655X.2024.03.001
近年来,严重创伤造成的死亡率显著上升,出血和失血性休克作为创伤早期可纠正的致死原因,输血是其重要的救治措施。全血输注是最早的输血方法,但随着对血液需求的增加,以及人们逐渐认识到全血输注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疾病传播、疗效差等不良反应的风险,成分输血逐渐成为主要的输血方式。然而,在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中,全血输注因有效性突出而备受关注,进一步使全血输注再次成为严重创伤救治研究的热点。笔者主要综述严重创伤救治中全血输注的法规依据、指征和安全性、保障和流程,以及战时战伤救治、平时创伤救治中全血输注的效果等,以期指导临床严重创伤救治。
2024 Vol. 12 (3): 145-148 [摘要] ( 115 ) HTML (1 KB)  PDF (430 KB)  ( 22 )
       临床研究
149 泌尿系超声检查联合降钙素原对儿童 高级别膀胱输尿管反流的诊断价值
闫诺 邓伟 张英霞 贺丹阳 樊宁
DOI: 10.3877/cma.j.issn.2095-655X.2024.03.002
目的探讨肾脏和膀胱超声检查(RBUS)联合降钙素原(PCT)在儿童高级别膀胱输尿管反流(VUR)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2月至2023年12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科首次诊断为尿路感染(UTI)的患儿81例,记录患儿RBUS及就诊24h内PCT等结果,并行排泄性尿路超声造影(CeVUS)检查。以CeVUS结果作为VUR分级标准,分为无反流组43例,低级别反流组(Ⅰ~Ⅲ级)27例,高级别反流组(Ⅳ~Ⅴ级)11例。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VUR及高、低级别反流的影响因素;预测膀胱输尿管高、低级别反流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曲线下面积比较采用Delong算法。结果肾盂分离、肾积水和输尿管扩张是VUR的独立危险因素(OR=4.624,5.777,10.460;均P<0.05)。肾积水、输尿管扩张和高PCT水平是高级别VUR的独立危险因素(OR=40.037,45.367,1.572;均P<0.05)。PCT预测高级别VUR的最佳截点值为3.42μg/L,ROC曲线下面积为0.848(95%CI:0.706~0.985)。PCT与RBUS异常指标联合应用诊断高级别VUR的准确率为0.953(95%CI:0.830~0.995)。结论RBUS异常表现如肾积水、输尿管扩张与高级别VUR相关。PCT与UTI患儿VUR的严重程度相关,PCT联合RBUS异常指标诊断准确率高,可成为临床诊断VUR方便快捷的初筛方法。
2024 Vol. 12 (3): 149-154 [摘要] ( 47 ) HTML (1 KB)  PDF (1630 KB)  ( 35 )
155 竖脊肌平面阻滞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 旁路移植术中阿片类药物用量的影响
王文珠 刘建 袁常秀 石亚飞 尤培军
DOI: 10.3877/cma.j.issn.2095-655X.2024.03.003
目的探讨双侧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对正中开胸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术中阿片类药物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11月在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脏外科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接受正中开胸非体外循环CABG的成人患者38例。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生成器分成两组:ESPB组和对照组。麻醉诱导前,ESPB组在超声引导下将0.375%罗哌卡因20ml注射至T5横突与竖脊肌之间,对侧行同样的阻滞。对照组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进行双侧阻滞。比较两组术中舒芬太尼的用量,与阿片类药物相关的事件(机械通气时间、心脏重症监护室停留时间、住院时间、恶心呕吐)以及与神经阻滞相关的不良反应(气胸、局麻药中毒、穿刺部位感染)。结果对照组1例患者术中紧急体外循环被排除在外,最终ESPB组纳入19例患者,对照组纳入18例患者。ESPB组术中舒芬太尼的用量为150.0(120.0,160.0)μg,对照组的用量为200.0(166.3,221.3)μ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8,P=0.004)。ESPB组机械通气时间为438.5(354.3,521.5)min,对照组为486.5(447.5,664.5)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4,P=0.019)。两组患者在心脏重症监护室停留时间[65.4(45.4,86.5)min,68.2(49.9,88.5)min]、住院时间[13.5(11.0,15.3)d,12.5(10.0,15.0)d]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6,1.09;均P>0.05)。两组中分别有2例患者术后出现恶心呕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与神经阻滞相关的并发症。结论术前ESPB可显著降低非体外循环CABG患者术中阿片类药物的用量,缩短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且不增加副作用。
2024 Vol. 12 (3): 155-159 [摘要] ( 42 ) HTML (1 KB)  PDF (397 KB)  ( 23 )
       基础研究
160 质子磁共振波谱对急性肝损伤兔 肝脏脂质与葡萄糖代谢评估价值的研究
关计添 尤克增 耿义群 孙树宜 赖凌峰 沈智威 张晓磊 周腾 黄淮栋 杨琳 程焱 吴烁华 赵芝泓 庄彩玉 吴仁华
DOI: 10.3877/cma.j.issn.2095-655X.2024.03.004
目的探究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技术对兔急性肝损伤模型中肝脏脂质和葡萄糖代谢改变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健康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2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0只)和实验组(10只)。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ml/kg);实验组腹腔注射亚硒酸钠(1ml/kg),构建急性肝损伤模型。48h后,使用1.5T磁共振系统,采用单体素点分辨法波谱成像序列扫描兔活体肝脏。使用LCModel软件计算脂质、糖原和葡萄糖复合物(Glyu)和胆碱复合物(CCC)与水的相对峰值,并检测兔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对兔肝脏标本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19只动物最终完成该实验过程,其中实验组9只,对照组10只。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兔的lipid 13/lipid 09水平(5.21±1.83,7.17±2.56)、lipid 13/(lipid 21+lip 23)水平(6.52±0.82,7.35±2.33)均显著升高,而Glyu水平[(0.22±0.15)×10-2,(0.15±0.06)×10-2]和CCC水平[(0.09±0.03)×10-2,(0.07±0.03)×10-2]则显著下降,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2.88,2.42,2.12;均P<0.05)。实验组兔血清AST[(433.79±140.19)U/L]和ALT[(779.67±149.54)U/L]水平较对照组[(46.51±17.71)U/L,(69.44±20.79)U/L]均显著升高(t=5.46,13.92;均P<0.05)。实验组兔肝脏出现肝小叶结构破坏、肝细胞坏死等急性弥漫性肝损伤的病理变化。结论利用亚硒酸钠可成功诱导兔急性肝损伤。1H-MRS技术可有效评估急性肝损伤的脂质与葡萄糖代谢改变,为临床无创诊断提供了新的思路。
2024 Vol. 12 (3): 160-165 [摘要] ( 43 ) HTML (1 KB)  PDF (1627 KB)  ( 18 )
166 膳食铜补充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 基质金属蛋白酶 2表达水平及血流动力学 的影响
刘聪辉 何浩然 黄一诺 张凤 王凡月 郝翰
DOI: 10.3877/cma.j.issn.2095-655X.2024.03.005
目的探讨膳食铜补充对大鼠心肌梗死(MI)后心肌基质金属蛋白酶 2(MMP-2)表达水平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取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6~8周龄,体重(260±15)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对照组,n=10),MI组(n=15)和膳食铜补充组(MI-铜组,n=15)。MI组和MI-铜组进行MI模型制作,对照组进行MI假手术。MI-铜组给予充足铜饮食(20mg/kg),对照组与MI 组给予铜饮食(6mg/kg)。精心饲养4周后,电生理仪中导出大鼠手术前后ST段偏移值,检测大鼠左心室舒张末压(LVDEP)、左心室收缩压(SYS)、平均动脉压(MBP)、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LVdp/dtmax)与左心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LVdp/dtmax)。Masson染色镜下观察大鼠MI后病理变化,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心肌MMP-2表达水平。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手术前后ST段偏移值,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LSD-t检验比较组间血流动力学指标及MMP-2表达水平。结果造模后,对照组成活8只,MI组成活8只,MI-铜组成活10只。MI组+MI-铜组心电ST段偏移值术后[(33.00±3.24)mV]与术前[(2.90±1.14)mV]比较,明显升高(t=-44.303,P<0.01)。MI-铜组LVDEP[(24.10±0.75)mmHg](1mmHg=0.133kPa)较MI组[(32.49±1.82)mmHg]明显降低(t=-15.93,P<0.01),MI组与MI-铜组LVDEP均较对照组[(1.41±0.09)mmHg]明显升高(t=55.93,43.03,均P<0.01)。MI-铜组SYS[(75.18±2.33)mmHg]、MBP[(62.54±1.86)mmHg]、+LVdp/dtmax[(2592.00±192.52)mmHg/s]、-LVdp/dtmax[(2188.00±286.15)mmHg/s]均较MI组[(65.20±1.63)mmHg,(55.90±1.66)mmHg、(1722.50±162.28)mmHg/s,(1643.75±101.55)mmHg/s]明显升高(t=6.12,4.41,10.36,5.76;均P<0.01),MI组与MI-铜组SYS、MBP、+LVdp/dtmax、-LVdp/dtmax均较对照组[(112.31±5.42)mmHg,(104.19±5.10)mmHg,(5839.75±170.21)mmHg/s,(4693.75±120.70)mmHg/s]明显降低(t=-27.35,30.40,-46.52,-30.65,-22.72,-27.64,-38.68,-26.54;均P<0.01)。对照组左心室心肌厚度均匀,心室腔正常;MI组和MI-铜组可见左心室梗死区域心肌明显变薄,胶原纤维Masson染色呈蓝色;MI-铜组与MI组比较,心室心肌病理损伤有不同程度的改善。MI-铜组MMP-2表达水平[(116.12±14.33)μg/L]较MI组[(147.27±1.79)μg/L]明显减低(t=-5.37,P<0.01),MI组与MI-铜组MMP-2均较对照组[(83.93±9.34)μg/L]明显升高(t=10.53,5.73;均P<0.01)。结论膳食铜补充可抑制心肌MMP-2表达水平,改善大鼠MI后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心肌病理损伤。
2024 Vol. 12 (3): 166-172 [摘要] ( 45 ) HTML (1 KB)  PDF (1935 KB)  ( 21 )
       病例诊断思维
173 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在慢性乙型肝炎 患者中诱导的范科尼综合征并低磷软骨病 一例
郭楠 徐学俊
DOI: 10.3877/cma.j.issn.2095-655X.2024.03.006
目的探讨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DF)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中诱导的范科尼综合征(FS)并低磷软骨病(HO)的临床诊断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5月3日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继发性FS并HO的CHB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女性,66岁,因“双下肢反复疼痛1年余”入院,既往CHB病史20余年,口服TDF治疗5年余。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疼痛麻木不适,以右下肢为重,疼痛较为剧烈,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可减轻。血钾3.00mmol/L,血钙2.18mmol/L,血磷0.32mmol/L;血尿素氮、肌酐水平无异常。反复多次尿检,尿糖±~2+ ,尿蛋白0~2+;24h尿磷23.25mmol。双侧踝关节MRI平扫示双踝关节组成骨、跗骨及跖骨多发骨质异常信号,可见假骨折线。患者诊断为TDF诱导的继发性FS并HO。停用TDF,更换为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抗病毒治疗,并加用维生素D钙咀嚼片、维生素D2软胶囊、甘油磷酸钠等纠正钙磷代谢紊乱,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对于服用TDF治疗CHB的患者,应该警惕继发性FS并HO的发生,在治疗前和治疗中,均应进行血肌酐、血磷、尿糖和尿蛋白的监测。
2024 Vol. 12 (3): 173-177 [摘要] ( 44 ) HTML (1 KB)  PDF (1459 KB)  ( 28 )
178 Shwachman-Diamond综合征继发骨髓增生 异常综合征一例及文献复习
张滕 陶艳玲
DOI: 10.3877/cma.j.issn.2095-655X.2024.03.007
目的探讨1例Shwachman-Diamond综合征(SDS)继发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病情演变,及临床和基因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31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童血液科收治的1例SDS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SDS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基因学特征,并复习文献,综述其诊治进展。结果患儿13岁,出生后2个月出现脂肪泻,身高、体重发育落后,伴有手指过度弯曲,出生后儿童保健随诊及多次体检,血常规均提示三系正常。2019年12月4日患儿因发热就诊,血常规提示三系减低。进一步骨髓穿刺检查提示粒、红、巨系增生减低;骨髓免疫分型显示骨髓原始细胞比例2.70%,CD38表达减弱,表型异常,粒系比例明显减低,以成熟粒细胞为主,红系、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未见异常表达;未予治疗,随后不定期复查血常规均提示三系减低。2020年7月31日,患儿因持续发热和三系细胞减少再次就诊,进一步基因检测提示SBDS基因的两个突变:NM-016038.4:exon2:c.258+2 T>C剪切位点变异和NM-016038.4:exon2:c.184 A>T无义突变,结合出生后的临床表现,明确诊断为SDS。随后骨髓涂片细胞学检查提示原始细胞占11.50%,结合骨髓流式细胞术检测和骨髓活检及免疫组织化学,考虑继发MDS,TP53基因变异率4.10%。2021年4月11日,患儿接受了无关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移植后短期内病情有所缓解,但在移植后10个月复发,最终因骨髓全面复发、继发感染和出血导致死亡。结论SDS患者应密切监测骨髓情况,明确诊断后需尽早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伴有TP53基因突变提示预后不良。
2024 Vol. 12 (3): 178-182 [摘要] ( 43 ) HTML (1 KB)  PDF (1001 KB)  ( 52 )
183 胃癌化疗后浆膜腔大B细胞淋巴瘤一例 报道并文献复习
杨麦青 张云香
DOI: 10.3877/cma.j.issn.2095-655X.2024.03.008
目的探讨胃癌化疗后出现浆膜腔大B细胞淋巴瘤的诊断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1日潍坊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胃癌化疗后出现浆膜腔大B细胞淋巴瘤1例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合文献,总结其诊断学特征。结果患者女性,71岁,在胃癌化疗1.5年后,出现咳嗽咳痰、活动后胸闷憋喘,患者于2022年9月行全胃切除加区域淋巴结清扫,术后病理示:全胃低分化腺癌,病理学分期:ypT4aN0Mx,肿瘤退缩分级:3级。行胸部CT示左侧胸腔积液。B淋巴细胞基因重排示B细胞受体出现单克隆性重排;淋巴瘤免疫分型(流式细胞仪法)示CD5-CD10-的单克隆B细胞占有核细胞的11.4%。根据临床资料、形态学特征、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基因重排和流式细胞术结果,病理诊断为以胸腔积液为主要表现的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确诊后5.5个月,仍以胸腔积液为主要表现,未出现全身淋巴结的肿大。结论癌症化疗后出现以胸腔积液为主要表现的大B细胞淋巴瘤需要注意鉴别。病理形态学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特征可用于诊断胸腔积液中的淋巴瘤细胞。
2024 Vol. 12 (3): 183-187 [摘要] ( 47 ) HTML (1 KB)  PDF (3395 KB)  ( 12 )
       诊断学教学
188 人文视域下的医学影像诊断学 教学改革探索
林盼盼 张晓磊 吴仁华
DOI: 10.3877/cma.j.issn.2095-655X.2024.03.009
目的将人文教学模式融入医学影像诊断学课程的教学中,探索人文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级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100名学生,采用抽签分组法,分为实验组(n=48)和对照组(n=52),实验组采用人文教学模式授课,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授课。比较两组学生的理论考核成绩和学生互评分数,对实验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学生的理论成绩[(81.73±3.19)分]高于对照组[(75.54±2.68)分],实验组学生的互评分数[(89.19±2.67)]分高于对照组[(74.02±8.21)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5,7.41;均P<0.01)。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3.33%(40/48)的学生对人文元素能够入脑入心的教学效果表示满意,97.92%(47/48)的学生对人文教学模式增强团队合作意识的教学效果表示满意。结论实施具有人文关怀特征的医学影像诊断学课程人文教学模式,可以提升医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人文素养,值得进一步推广。
2024 Vol. 12 (3): 188-192 [摘要] ( 34 ) HTML (1 KB)  PDF (380 KB)  ( 7 )
       综述
193 细胞间相互作用及代谢微环境在动脉钙化中的 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冯盼 梁秋华
DOI: 10.3877/cma.j.issn.2095-655X.2024.03.010
动脉钙化是一种主要表现为钙磷等矿物质易位沉积于动脉管壁的病理过程,常继发于多种疾病,细胞间通信及相互作用在动脉钙化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换尽管被认为是动脉钙化的主要特征,但导致其收缩表型丧失和驱使钙化表型转化的机制目前还不完全清楚。本综述旨在总结近年来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换及与不同细胞之间相互作用和体内代谢微环境在动脉钙化发展研究中的最新进展,以进一步了解动脉钙化的相关机制。
2024 Vol. 12 (3): 193-198 [摘要] ( 53 ) HTML (1 KB)  PDF (474 KB)  ( 53 )
199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病机制和诊治研究进展
厉若男 宋进 王玉忠
DOI: 10.3877/cma.j.issn.2095-655X.2024.03.011
带状疱疹是由潜伏在颅神经神经节和脊髓背根神经节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再激活后导致的皮肤感染。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是其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好发于老年人及免疫抑制患者,因其具有难治性的特点而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以往对PHN的介绍多数聚焦于临床研究和治疗策略,而对其发病机制的深入探讨较少。笔者从PHN相关的基础研究出发,详细综述了PHN的发病机制、危险因素、病情预估以及防治措施的现状与研究进展,旨在为PHN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2024 Vol. 12 (3): 199-205 [摘要] ( 56 ) HTML (1 KB)  PDF (2025 KB)  ( 17 )
206 腰椎间盘退变的生物代谢特征及评价技术研究进展
欧阳川 朱巧珍 欧阳林
DOI: 10.3877/cma.j.issn.2095-655X.2024.03.012
腰椎间盘退变(LDD)是一类慢性、复杂、多因素导致的骨肌疾病,核心病变是椎间盘结构损伤,逐渐导致其机械稳定性和减震功能丧失,引起顽固性腰腿痛。LDD患者早期缺乏典型临床表现,诊断不易确立,一旦后期结构发生不可逆损伤,临床修复手段和疗效均有限。因此,对其早期识别与提前干预极为关键。鉴于LDD在临床前期即已发生代谢紊乱,这是一个长期、动态且可被调控的量变过程,因此,通过早期监测并干预代谢失衡,可望为LDD的防治开辟新路径。在此背景下,临床亟须发展出一套能够无创、定量、准确且可靠的检测技术,以便及时捕捉LDD早期的生物代谢异常。为此,笔者总结并探讨LDD生物代谢特征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敏感代谢标志物的识别、先进检测技术的应用以及可靠评价指标的建立,旨在为LDD的临床前期预防、干预策略制定及其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2024 Vol. 12 (3): 206-211 [摘要] ( 64 ) HTML (1 KB)  PDF (1505 KB)  ( 30 )
       影像学研究
212 人体寄生虫形态学鉴别诊断的 教学方法探索
赵建忠 朱名超 朱娅 孙莉 卢恩昌 叶海辉
DOI: 10.3877/cma.j.issn.2095-655X.2024.03.013
目前,医院在再现与新现寄生虫形态学实训教学中面临标本来源不足的困难。多媒体图片是弥补实物标本的唯一途径,但缺乏真实临床案例,导致学生和岗前实训工作者记忆不够深刻,难以激起其学习研究的兴趣。同时,全国各高等医学院校人体寄生虫学课时普遍大幅缩减,迫切需要提高人体寄生虫学及临床寄生虫检验教学质量,满足日益加快的临床医生与检验工作者的临床和实验诊断需求。在寄生虫病防治中,形态学检查是寄生虫实验诊断的金标准。鉴于此,笔者对人体寄生虫感染及形态学鉴别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初步探索,以期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2024 Vol. 12 (3): 212-216 [摘要] ( 23 ) HTML (1 KB)  PDF (2324 KB)  ( 7 )
  期刊信息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健康
   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承办:济宁医学院
名誉总编:杨志寅
总编辑:甘立军
编辑部主任:崔芬
出版: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
   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东河
   沿街69号
邮购: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编辑部
   地址: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
   建设南路33号 济宁医学院
   邮编:272013 
   电话/传真:0537-3616261
   Email:zhzdxzz@126.com
光盘定价:每期28元,全年112元

  编委风采

版权所有 © 《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
鲁ICP备13016295号-3